但是,如果我只有一兩台電腦,又沒有要去當「好人」幫別人修電腦的話,是不是還需要「泛用型」的 PE 呢?如果我要把 PE 裝在硬碟裡,當成多重開機的一個選項,它就只會用在這一台電腦,它的用途也只是救援「這一台電腦」而已,那麼在設計的理念上,應該就不一樣了。針對某台電腦客製化的 PE,應該可以比泛用型的更有效率。
相對於泛用型著重的相容性高、體積小,對客製化 PE 就不是那麼重要。客製化 PE 是要裝在硬碟裡,體積不是關鍵,如果電腦的記憶體夠,就算體積大點還是可用 RamDisk 來跑。客製化 PE 著重的應該是「速度」。由於不打算放在光碟上跑,體積對速度的影響就相對較小,設計的理念會跟 NoName XPE 不同,可以不必花太多工夫去安排縮小檔案或刪檔的動作,也可以保留更多的功能。這樣的客製化 PE,有些地方就跟安裝版的 Win OS 一樣,設定好了軟硬體環境、使用者資料等,也用在固定的機器上;但它不是用來做日常工作的,功能精簡到最少,要求速度快,目的是讓電腦多一個開機選項,作為救援的用途。性質界於安裝版的 OS 與 Live CD 之間。
一開始的出發點,是想要有個比較順手的救援系統,至少希望能有正確解析度(顯卡驅動)和能上網(網卡驅動),而速度能越快越好。這速度當然也包含開機後安裝驅動程式的總時間,所以最好能在開機時一次搞定(省下手動安裝驅動的時間也是省)。著眼於 PE 的小巧,認為它啟動應該很快,沒想到實測結果比精簡的OS(300多MB)慢。
再請教幾個問題:
1. 一些系統元件(例如 MMC、DircetX)使用內置會比外置快是嗎?
2. PE 比精簡 OS 還要小很多,速度卻慢。是因為 txtmode 部分慢,還是有別的原因?
3. 是否可以把確定用不到的驅動程式從 txtsetup 移除,讓開機加快?
4. 顯卡或網卡的驅動,可以在非 Ramdisk 方式下安裝讓它儲存,這樣的做法就像是一般的OS。可不可以不經安裝程序,直接製作好一個含有特定硬體驅動程式的 PE,能夠開機完像正常OS一樣,什麼硬體都抓好了?